“機器換人”,“中國制造2025”這些概念成為進入2015年在制造行業聽到比較多的詞匯,因為它們都關系著產業的轉型升級,近年來,國內制造業普遍遭遇用工荒、招工難、用工貴等難題,“機器換人”戰略首先在江浙一代興起,2014年,在世界制造中心——東莞,“機器換人”政策被提出,隨后一場機器換人的浪潮在珠三角蔓延開來;《中國制造2025戰略》則作為中國版“工業4.0”規劃以國務院行動綱領的形式提出來。
從形勢上看,國內制造業已經走到了亟待轉型升級的十字路口。近日,中國建陶工業2025智能制造項目落戶東鵬,吹響了陶瓷行業智能制造的號角,行業巨頭新明珠也把“機器換人”計劃提上了日程。
春江水暖鴨先知,陶機行業龍頭科達早在幾年前便開始了針對陶瓷生產機器代人的研發,作為行業首家大力研發陶瓷磚包裝線的企業,科達推出的全自動瓷磚包裝線可以有效降低工人勞動強度,節省人工,提高勞動效率。同時,針對陶瓷生產車間倉儲搬運環節,推出了可代替人工叉車的磁導航叉車型AGV,它可依據操作臺指定路徑,通過磁軌導航,對瓷磚等物品進行自動裝卸搬運。而在企業自身的生產方面,科達在窯爐生產車間引進了焊接機器人,對窯架、鋼結構都可以實現自動焊接,提升了加工精度及焊接質量,產品的穩定性也大大提高。
機器人等自動化設備能很好的解放人力,提升企業效率,但并非智能制造的終點,科達副總裁武楨指出,自動化只扮演了未來企業能夠存活下來很局部的動作,把制造搞好不是難事,難的是建好一個完整的體系。在產品-制造-物流-消費者這條鏈上,制造卻是消耗企業資源最大的點!
工業4.0是一種不斷積累之后的結果。但是從目前國內建陶行業的現狀來看,受制于非標準原料,各廠生產工藝和配方的差異,生產制造方式在一段時間內不會發生革命性的變化,信息化改造應當成為當下陶瓷企業推進智能制造最現實的選擇,也是中國陶瓷2025的起點。